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企業和組織的工作方式,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漸漸改變著。機器聯上網了,人聯上網了,下一步就該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聯網了。物聯網並不是個新鮮詞,從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互聯網可樂販售機到浙大CCNT實驗室飲水機,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不斷被實現著,cq9电子平台的下個構想--物聯網時代還遠嗎?
物聯網來了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各個行業中愈來愈多的企業或組織將其信息化係統向移動端遷移,對於家庭和個人來說,基於移動終端的各類生活、溝通與娛樂應用層出不窮,人們已不僅僅滿足於利用互聯網進行簡單的信息獲取、分享和互動,而更加追求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創造自己的價值,包括財富和聲譽。通俗地講,機器聯網了,人聯網了,下一步就是物體與物體之間要聯網了,於是,物聯網來了。
其實早在1985年,就有了物聯網了。它就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互聯網可樂販售機,用戶可以通過向 coke@somemachine.cs.cmu.edu 發送郵件來獲取他的狀態。它的功能十分強大:不僅能夠告訴你機器裏有沒有可樂,還能夠分析出可樂機 6 排貯藏架上的可樂哪一排最冰,使得用戶能夠買到最涼爽的可口可樂。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監測每排貯藏架上的“已空”指示燈來確認可樂被重新裝填的時間,重新裝填的時間距現在越久的可樂自然凍得更涼。可能你會對最近的微博紅人“浙大CCNT 實驗室飲水機”有所耳聞,這個微博由自動程序管理,能夠在飲水機缺水和水燒開的時候自動發微博。微博開設第二天,就被人挖掘出來,並被多家媒體報道,粉絲驟漲。位於浙大 CCNT 實驗室的這台飲水機發微博的原理與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互聯網可樂販售機可謂異曲同工,部件隻包含一台 Windows 電腦、一顆網絡攝像頭和飲水機本身。通過攝像頭監測飲水機上的狀態指示燈,運行在 Windows 上的程序能夠解讀飲水機狀態並自動發送微博。
2005年,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該報告指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世界上任何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通過因特網(Internet)主動進行交換。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納米技術、智能嵌入技術,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簡而言之,物聯網,就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在“物聯網”的構想中,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標簽中存儲著規範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絡把它們自動采集到中央信息係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在這個網絡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幹預。其實質是RFID技術,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物聯網用途廣泛,可運用於城市公共安全、工業安全生產、環境監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衛生、健康監測等多個領域。
舉幾個例子來說吧,從A地開車到B地,上車後,隻要設置好目的地便可隨意享受旅途風景,看看電影、聽聽音樂,車載係統會通過路麵接收到的信號智能行駛;無須住院,僅通過一個小小的儀器,醫生就能24小時監控病人的體溫、血壓、脈搏;發一條短信就能讓在家“待命”的電飯鍋開始煮飯;通過電腦操作,智能家居裏的電視機、節能燈、電冰箱都會按要求開關;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了什麽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用上物聯網技術,這些科幻小說中的生活場景就能輕鬆變成現實。
又一次變革?
IBM前首席執行官郭士納曾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認為計算模式每隔15年發生一次變革。這一判斷像摩爾定律一樣準確,人們把它稱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後發生的變革以大型機為標誌,1980年前後以個人計算機的普及為標誌,而1995年前後則發生了互聯網革命。每一次這樣的技術變革都引起企業間、產業間甚至國家間競爭格局的重大動蕩和變化。而互聯網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國“信息高速公路”戰略所催熟。20世紀90年代,美國克林頓政府計劃用20年時間,耗資2000億-4000億美元,建設美國國家信息基礎結構,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而今天,“智慧地球”戰略被不少美國人認為與當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被他們認為是振興經濟、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戰略。
在2009的時候,IBM就認為,IT產業下一階段的任務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築、供水係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並且被普遍連接,形成物聯網。同時,在其策略發布會上,IBM還提出,如果在基礎建設的執行中,植入物聯網,不僅能夠在短期內有力的刺激經濟、促進就業,而且能夠在短時間內打造一個成熟的智慧基礎設施平台。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互聯網”浪潮之後的又一次科技產業革命。
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認為物聯網將會成為中國移動未來的發展重點。他表示將會邀請台灣生產RFID、傳感器和條形碼的廠商和中國移動合作。運用物聯網技術,上海移動為多個行業客戶度身打造了集數據采集、傳輸、處理和業務管理於一體的整套無線綜合應用解決方案。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已將超過10萬個芯片裝載在出租車、公交車上,形式多樣的物聯網應用在各行各業大顯神通,確保城市的有序運作。在世博會期間,“車務通”全麵運用於上海公共交通係統,以最先進的技術保障世博園區周邊大流量交通的順暢;麵向物流企業運輸管理的“e物流”,將為用戶提供實時準確的貨況信息、車輛跟蹤定位、運輸路徑選擇、物流網絡設計與優化等服務,大大提升物流企業綜合競爭能力。
更有美國權威谘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1,物聯網有望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
一網羅天下?
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物聯網用戶端的延伸和擴展在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都可以進行信息交換。從技術層麵講,創建一個物聯網絡需要多方配合,如電信運營商需要開放自己的網絡;政府需要找到為網絡上的每一個設備分配獨立號碼的辦法;企業需要主動為客戶承擔連接匯聚的義務等。為了概述仍需完成的工作,世界經濟合作組織(OECD)發布了一份報告,裏麵指出了物聯網網絡的需求及對不同技術的權衡。簡而言之,盡管物聯網運行套路已經相當成熟,但令其變成實現的工具仍滯後。
也有觀點認為,物聯網迅速普及的可能性有多大,尚難以輕言判定。雖然RFID早已為市場所熟知,但擁有RFID業務的相關上市公司定期報告顯示出業績的高成長性尚未顯現出來,所以,對物聯網的普及速度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同時,物聯網設備並不便宜,有很多硬件上的問題還未解決。因此,能否真正實現理想的物聯網一網羅天下的時代還是個疑問。
拭目以待!
物聯網一方麵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麵可以為全球經濟複蘇提供技術動力。目前,美國、歐盟等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而早在1999年,中國科學院就在國內率先啟動了物聯網相關技術研究;《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和國家“十一五”重大專項“新一代寬帶移動無線通信網”等均將物聯網列入重點研究領域。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委設立專項,投入1億多元對19個專題、近30家研究單位的物聯網研發及實施項目進行了大規模的資助購物,並著力從設頻芯片、關鍵技術的研發到行業應用的整個產業鏈進行培育,推動了技術研發及相關知識產權水平的提升。而目前我國物聯網“十二五”規劃編製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發展物聯網的七大任務。
雖然從技術和成本上來考慮,物聯網時代的實現仍舊迷霧重重,但可以肯定的是,物聯網會是工業乃至更多行業信息化過程中,一個比較現實的發展方向。而且,RFID技術在多個領域多個行業已經實現了初步應用。在這些先行的成功案例中,物品的信息已經被自動采集並上網,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有些物聯網的夢想已經部分的實現了。所以,物聯網的雛形就象互聯網早期的形態一樣,雖然發揮的作用有限,但昭示著的遠大前景已經不容質疑。就讓cq9电子平台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