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實習記者 古怡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因素逐漸成為國家安全主要內容,國家間競爭也日益由軍事領域轉向以科技和經濟為主的新領域。同時,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世界經濟進入了以知識為核心的增長階段;國際分工深化及全球貿易自由化使各國經貿往來更加密切;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經營促進了資本的國際流動;金融資本全球化加劇了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各國在貿易、投資等活動迅速增加的同時,也麵臨著日益增多的經濟風險,給經濟安全帶來了嚴峻挑戰。國家經濟安全問題成為各國所麵臨的重要問題。各國依據自己的國家經濟安全觀,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經濟安全體係。
一、美國經濟安全體係
(一)美國經濟安全觀
美國著眼點放在全球,是一種開放式的經濟安全觀。他們認為:
(1)經濟安全首先是“國內經濟問題”。對外經濟政策的製訂與執行,取決於國內經濟狀況;經濟的不安全必然成為重要的“國內政治和經濟事務”;經濟安全的根本保障在於“國內經濟力量”。
(2)經濟安全不等於“自給自足”。美國雖然擁有遼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絕不能追求經濟的自給自足,否則即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經濟安全也不意味著“對所有經濟部門的控製”。那種逃避國際競爭、退守到 “美國堡壘”中的想法,是危險、陳舊的觀念,將“誤入歧途,自招失敗”。
(3)經濟安全追求的是一種相對平衡狀態,即“在權衡各種相互矛盾的目標中取得發展”。如在國內經濟中求得充分就業、經濟穩定,而又不至於犧牲自由貿易的好處,或不必為外部動蕩付出太高代價。
(4)經濟安全的本質是“經濟適應變化能力”。任何一個市場經濟的安全,也是“競爭中的安全”,即競爭程度越高,經濟 “自我恢複能力”越強。要特別關注“經濟彈性和流動性,即經濟自我改造以及在全球環境中適應變化的能力”。
(5)經濟安全說到底取決於“企業競爭力”。美國經濟是否有活力,取決於它的“發動機”——私營企業競爭力。國家經濟安全體係要靠強大的企業力量來支撐。
(二)美國經濟安全保障原則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是公認的經濟安全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美國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技術優勢,形成“以自由市場經濟為基礎”,謀求經濟霸權的總則。同時,基於實用性確立了以下保障經濟安全的原則:
(1)涉外性原則。考慮到經濟安全的核心在於“化解”全球經濟背景下外國經濟對本國經濟的衝擊,貿易問題是美國首先考慮的經濟因素之一,這是由美國國際貿易地位決定的。
(2)重點行業優先考慮原則。對美國而言,金融業、農業無疑是保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兩大最主要行業,金融問題中金融監管、農業問題中糧食安全更是這部分的核心。
(3)重點資源優先考慮原則。美國有能源信息方麵的法律規定,特別對有關石油問題的法律與操作是優先考慮的。
(4)應急策略優先原則。保障經濟安全有三種形式:第一類是“應急管理”型,即通過製定各種經濟領域的應急措施以應對衝擊;第二類是“強身健體”型,即通過加強本國經濟信息保障,建設以達到抵抗外來衝擊的目的;第三類是“攻擊型”,即通過向國外經濟實體擴張,“主動出擊”,以達到擴大本國經濟信息處理實力的目的。
(三)美國經濟安全保障體係
美國沒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經濟安全立法機構和決策機構。另外,各州議會在立法上相當獨立,使得有關經濟安全的法律呈現了複雜的局麵。絕大部分有關經濟安全的法律和規定都顯而易見或者暗藏在保護經濟安全的各項法案中,並沒有獨立出來。由於經濟安全法幾乎涵蓋全國經濟各領域,那麽經濟安全不能由商務部或者某個部門單獨保障的。廣義上講,美國財政部、聯邦儲備銀行、國家經濟委員會、農業部等絕大部分都設有經濟管理職能的部門,都或多或少地參與到美國經濟安全的保護中。延伸至教育部、勞工部等某項舉措也會引起公眾對人才安全的注意。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克林頓組建國家經濟委員會(NEC)以協調國內外的經濟政策,這個與國家安全委員會平級機構的出現標誌著美國在國家安全體製建設中的改革。美國經濟安全保障體係可以用圖1表示:
圖1 美國經濟安全保障體係
二、日本經濟安全體係
(一)日本經濟安全觀
作為一個國內資源稟賦極其匱乏的國家,日本對其經濟安全的脆弱有深刻的體驗。日本國家經濟安全戰略梗概有四個基本觀點:
(1)綜合觀。國家經濟安全的保障不僅需要從經濟角度考慮,還必須從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麵綜合考慮。
(2)全球觀。基於日本國土麵積狹小、能源資源等嚴重依賴進口等基本國情,考慮到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單靠本國來實現經濟發展是不現實的,必須在當前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框架下綜合考慮。
(3)全民觀。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不能單靠政府,而必須在國家、地方、公共團體、企業、個人等各階層確立相應的反危機體製。
(4)發展觀。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國家經濟安全的重點也會發生變化,法律和政策要根據客觀環境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和向前發展。日本朝野普遍認為,國際方麵因素對本國經濟安全構成威脅居多,這種威脅有的是現實和直接的,也有的是潛在和間接的。因此,日本更多側重防止、排除和化解外部因素對國家經濟安全的衝擊,重點在能源、農業、金融、外貿等方麵通過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維護本國經濟的安全。
(二)日本經濟安全保障原則
日本是一個以“經濟大國”與“政治小國”、“軍事弱國”這一矛盾為基礎的國家。日本在此基礎上確立保障經濟安全原則,以期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保持領先地位。
(1)產業發展為重要原則。20世紀90年代,日本為了實現“政治大國”的基本國策,在產業政策上,提出了國際協調型的產業結構,由“外需主導型” 轉為“內需主導型”,建立“多極型”產業結構,注重發展知識經濟。因此,保障產業安全問題是日本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2)科技技術發展原則。日本政府將科技立國看作是“保障日本中長期國家經濟安全的基礎”,注重與發達國家的科技合作,在貿易、資本和金融等方麵實現國際化。
(3)確保海外物資穩定供應原則。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經濟的發展嚴重依賴於海外資源。為保障海外資源的穩定供應、綜合開發、厲行節約,建立了危機應對體係。
(4)結盟原則。以日美聯盟為依托,通過施展經濟外交,營造對日有利的國際環境,建立起與國際社會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依存關係。
(三)日本經濟安全保障體係
日本經濟安全法律的立法機構是國會,而推動經濟安全立法進程和執行實施機構是內閣和內閣領導下的各個主管行政當局。在實際中,一方麵是行政當局根據各部門領域的經濟安全法律具體執行;另一方麵,日本政府非常注重各行政當局之間政策的協調。表現在:除了內閣內部臨時成立了一些班子應對突發危機外,還專門設立了相對固定的內閣聯席會議製度,從而各個行政當局可以就關係國家經濟安全的問題一起進行溝通協調、討論和製定相關國家經濟安全政策。與美國一樣,日本沒有單獨的、明確的關於國家經濟安全的法律,其關於國家經濟安全法律的內容都分布在經濟法的各個領域。日本經濟信息安全保障體係可以用圖2表示:
圖2 日本經濟安全保障體係
三、俄羅斯經濟安全體係
(一)俄羅斯經濟安全觀
俄羅斯自獨立以來經濟一直不景氣,各種危機相互交織,特別是金融危機致使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經濟安全受到極大挑戰。嚴酷的現實使俄羅斯不斷重視國家經濟安全問題,形成側重於治內亂、禦外患、擺脫危機、複興大國的經濟安全觀。
雖然近年來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和影響跌到曆史的最低點,但這個大國從來都沒有喪失“彼得大帝”時代的夢想。在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戰略規劃中,處處體現著這種“大國情結”。俄羅斯領導人將複興的希望首先寄托在經濟的複興。1993 年,俄羅斯政府明確提出了《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構想》,1996年又提出了“俄聯邦國家經濟安全戰略(基本原則)”,2000年1月進行了修訂,明確提出“俄國家利益的實現必須基於經濟的穩定發展,因此俄國家利益在這方麵最為關鍵”。考慮國內外環境,俄羅斯政府認為當前對本國安全的最主要威脅是 “經濟的危機狀態”。將“國家經濟的複蘇,實行獨立的、明確定位的經濟發展方向” 作為保障國家安全的主要問題之一 ,僅次於“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憲政法製建設”。它們是國家正式采用的關於運用現有資源和潛力抵禦政治、經濟、社會、軍事、技術、生態、信息等領域的內外威脅,保障個人、社會和國家安全的目標和戰略觀點的總和。
(二)俄羅斯經濟安全保障原則
對俄羅斯而言,經濟發展始終是俄羅斯的工作核心。俄羅斯人要求他們的經濟不僅是發展的,而且是安全的,兩個缺一不可。為了保證經濟的安全,俄羅斯采用以下原則:
(1)立法為重原則。俄羅斯認為保證經濟安全的首要措施是立法,隻有通過法律的保護,才能使經濟發展的成果不會被各種隱患所侵蝕。不斷動蕩的政治格局未能阻擋俄羅斯在經濟安全方麵的立法研究,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2)穩定為重原則。俄羅斯與美國、日本不同,後者是發達基礎上的國家經濟安全觀,前者是生存基礎上的國家經濟安全觀。因此,俄羅斯的國家經濟安全觀更多的是強調穩定。
(三)俄羅斯經濟安全保障體係
現階段危及俄羅斯經濟安全的問題主要有:(1)吸引外資狀況不佳;(2)存在資本大量外逃的現象;(3)國家債務負擔沉重;(4)科學技術實力明顯下降;(5)國內經濟結構不合理;(6)國內影子經濟泛濫,主要包括偷稅漏稅、走私、販毒、黑工、盜版等行為;(7)國內兩級分化現象嚴重。針對這些問題,俄羅斯也製定過一些綱領性的文件,但是由於很多原因,真正兌現實施的極少。因此,隻能從立法的層麵上總結俄羅斯國家經濟安全保障體係。俄羅斯並沒有一部完整的法律被命名為“經濟安全法”。盡管如此,其“經濟安全”的含義散布在每一個領域,能源、軍事、礦產、土地、環境保護、金融保險、知識產權等等,重點是土地、金融和能源三塊。
(1)土地資源方麵。俄羅斯的國土麵積居世界第一。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改革中,怎樣管理好土地資源、怎樣對剛剛形成的土地市場進行有效的監控,怎樣保持土地信息的秘密,是俄羅斯政府麵臨的首要問題。為保護經濟安全,俄聯邦出台了防止土地大幅集中的法條。1997年7月21日俄聯邦頒布的《關於不動產權與其交易國家注冊登記法》的規定,嚴格規定個人可以擁有的土地極限數量,其數量由聯邦各主體確定,嚴格掌控土地登記、流轉、使用等各項信息。
(2)金融方麵。俄羅斯為保證經濟安全,立法對外資銀行進行限製。例如,《關於外資信貸機構登記的特殊性和已登記的信貸機構利用外資增加法定資本金獲得批準的程序》。雖然鼓勵外國投資者投資新建合資銀行或參股俄羅斯銀行,也可以在俄領土上建立外國銀行分支機構,但不允許新建資本完全屬於外國法人和自然人銀行。外資銀行獲得哪一種銀行業務許可證主要受其自有資本的限製,外資銀行的法定資本規模始終是俄中央銀行調控的對象。
(3)能源方麵。從經濟安全的角度看,俄羅斯最主要的是礦產資源法。新版的《礦產資源法》包含了從礦產資源勘查到礦產資源開發工作的各個方麵。其中,規定了外國公民、無國籍人、外國法人和國際組織不能成為俄羅斯礦產資源的使用者。
俄羅斯國家經濟安全保障體係可以用圖3表示:
圖3 俄羅斯經濟安全保障體係
四、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安全觀
歐盟、東盟——立足於聯合自強,謀求合作的經濟安全觀。這類國家力圖以集團力量和競爭力與其他國家抗衡,用地區優勢和集團實力保障各自的經濟安全乃至國家安全。它們既有共同的經濟安全利益,如實現區域內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加速經濟一體化進程、實施聯合開發項目等等,又允許各國保持各自的經濟安全利益。這種安全合作的最大特點是,在集團成員國的經濟安全受到外部威脅和侵害時,能協調一致,聯合起來抵製和反抗外部威脅。
中東歐等中小國家——謀求大國或國家集團保護的依附型經濟安全觀。這些國家在曆史上曾依附於某個大國或集團。它們雖有獨立意識,但缺乏信心和能力。由於受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製約,這些國家一般情況下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保障本國的經濟安全和其他安全。它們雖然有自己獨立的發展戰略,但往往指望某個大國或集團給予幫助或庇護,於是積極要求“回歸歐洲”,謀求加入北約和歐盟就成了這些國家經濟安全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中大國——典型的是印度,從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努力創造有利的內外環境,逐步增強綜合國力,爭取在21世紀成為令人矚目的經濟大國和政治大國。相應提出了“以科技為先導,以教育為依托,以經濟振興為基礎,以提升軍事力量為後盾,以外交為保障”的國家經濟安全對策。
五、小結
綜上所述,盡管不同國家對各自的經濟安全戰略的製定和表述有很大差別,但在一些基本原則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美、日、俄等大國仍存在基本一致的看法和態度。這主要表現在:
(1)國家利益觀點。所謂經濟安全就是麵對威脅能利用各種有效手段,捍衛國家利益,保障國家的經濟穩定、發展和繁榮,使重大經濟利益免受損失,使經濟發展大局不被打亂,在國際競爭中能爭取有利地位和良好的外部環境。
(2)綜合觀點。經濟安全保障不能僅從經濟方麵考慮,還必須從影響經濟安全的各個方麵,如政治、外交、軍事、文化等方麵綜合考慮。
(3)全球觀點。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單一國家保衛經濟安全的力量已顯不足,需要尋求雙邊和多邊合作,來實現本國或區域的經濟安全目標。因此,要將一國的經濟安全置於全球政治、經濟框架內全麵考慮。
(4)前瞻觀點。世界經濟正在進入以信息經濟、可持續發展、知識經濟及全球化為主要內容的“新經濟”時代,國際經濟關係醞釀著不斷調整。
(5)全民觀點。要保障一國的經濟安全,除中央政府要付諸努力外,還必須動員地方政府、企業和民間組織共同參與,建立相應的危機處理體製,以消除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內外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