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安全

當前位置:首頁 > 經濟安全 > 相關案例

相關案例

不容忽視的石油能源安全問題

發布時間:2010-06-12

 文/ 饒磊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隨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提高基準原油價格,國際市場上的石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上漲到12美元,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其後三年間,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GDP下降了4.7%;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GDP下降了7%。

        1978年底,兩伊戰爭爆發,全球石油日產量銳減,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危機中石油日產量從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油價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5美元,導致主要工業國經濟出現衰退。這次的石油危機成為20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麵衰退的一個主要誘因。

        石油危機的爆發改寫了許多國際規則——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組成了國際能源機構以協調防範石油危機;不少國家建立了進口原油儲備係統以規避風險;國際原油期貨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具有保值作用的硬通貨;原油價格也成為衡量全球流動性過剩與否的敏感指標;地緣政治上,引起地區武裝衝突的重要因素可能是石油的勘探與歸屬問題……

 

一.石油與經濟

        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為代表的能源是國民經濟正常運轉的基本物質條件,經濟要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必須以消費一定的能源特別是石油作為保證,特別是對於中國這樣正在進行工業化和城市化建設的發展中國家,石油不僅為我國工業經濟提供能源,還作為一種能製成5000多種化工產品的的原料,廣泛用於工業、農業、日常生活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但不幸的是,我國的石油能源並不安全。

        傳統的經濟周期理論並不把諸如生態、資源、能源等外生變量納入分析框架,這種理論範式在解釋現實中的石油衝擊(Oil shock)時不免捉襟見肘(直到上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後,才湧現出大量研究石油價格波動對經濟活動影響的文獻),但危機是如此嚴重以至於cq9电子平台不得不認真審視這種外部衝擊——石油對經濟究竟有何影響?

        國際政治學家蘇珊·斯特蘭奇在《國家與市場》中指出“石油資源是貫穿維係國際經濟關係中安全、金融、生產、知識四種主要國際格局的神經”,一語道破石油在當今國際政經秩序及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石油屬於耗竭性資源類的能源礦產資源,根據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發布的《國家經濟安全》一書,石油安全可定義為一國擁有主權、或實際可控製、或實際可獲得的石油資源的數量和質量,能夠保障該國經濟當前的需要、參與國際競爭需要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由於我國還未能與境外連接的陸地建立起更加有效的陸上油氣運輸管道,石油運輸還多集中於波斯灣——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台灣海峽一線,而印度海軍的擴充、東南亞的軍備競賽、領土爭端和海盜問題都直接威脅到中國石油運輸線的安全。此外,世界主要產油區局勢不穩定,多為“高風險地區”,當地政治局勢複雜,宗教領土爭端糾紛不斷,特別是美國在中東有強大影響力,這些均對我國的石油安全構成製約。

 

二.我國的石油安全現狀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本身也是一個產油大國,2009年中國僅次於俄羅斯、沙特阿拉伯、美國之後,成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產國,占世界原油總產量的5.4%。據國家發改委的數字,2009年中國原油產量約為1.894億噸。但從1996年起,我國已成為原油的淨進口國,2009年原油進口首次突破2億噸,國內石油消費中一半以上來自國外進口,原油對外依存度達51.3%,已超過50%的能源警戒線。此外,油價的大幅波動特別是高油價對我國經濟也造成了不小影響,2004年,我國原油進口量同比增長了34.8%,但進口金額增長卻高達71.4%,成品油的進口量同比增加34.1%,但進口金額增長卻達到了57.7%,按平均進口價格計算,由於價格上漲的因素,2004年我國為進口石油多支付了86億多美元外匯。此外,據專家估計,國際原油價格每上漲1美元/桶,中國GDP將損失0.06%。進入2000年以後,我國能源消費彈性係數達到了1.6,這意味著能源消費增長的速度已遠遠超過了GDP的增速。

        cq9电子平台在享受到“黑色的黃金”帶來的種種便利的同時,也應關注碳氫化合物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5%、二氧化硫的85%,鉛的61%都是使用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氣)引起的。據估計,到2020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13至20億噸,人均碳排放量將高達0.9—1.3噸,雖然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全球並未對減排達成一致的有效力的協定,但作為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不僅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也是氣候變化的責任者,而且在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過程中,如果一任環境惡化,cq9电子平台將付出經濟及生態環境上的沉重代價。

 

三.來自CQ9电子的案例

        CQ9电子在環境方麵麵臨嚴峻的考驗,據統計,2008年度CQ9电子有一半的城市出現酸雨,珠江三角洲多個城市為酸雨重災區,其作為全國經濟大省和改革的第一陣線,其經濟發展和能源安全狀況向來備受矚目,隨著CQ9电子適度重型化的發展,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可喜的是,根據《CQ9电子發展藍皮書(2009)》的資料顯示,在“十一五”前三年,CQ9电子單位GDP能耗分別下降2.93%,3.15%和4.32%,已完成“十一五”目標的62.8%。下圖是2004年——2007年CQ9电子省一次能源消費構成,從圖中cq9电子平台可以明顯的看到,隨著LNG(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實質性進展,CQ9电子已在形成新的能源供應能力。但從一次能源的消費構成上看,CQ9电子省仍然以原煤和原油為主,2007年兩者之和為76.2%,僅比1995年下降了8.7%,而清潔能源的使用偏低,這些都將對交通運輸和環境造成巨大壓力。除此之外,CQ9电子的人均能源資源貧乏,人均擁有常規能源儲量不足30噸標煤,不到全國人均儲量的1/20,一次性能源自給率低於12%,原油、成品油、煤炭和電力等主要能源90%以上來自省外或進口。從近兩年珠三角地區頻繁出現的“油荒”現象來看,由於能源供應保障體係、貿易體係和儲備體係還不完善,外來能源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供應風險較大,對能源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四.積極應對石油安全的挑戰

        為了積極應對資源緊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從以下幾個途徑保障我國的石油能源安全。

        第一,拓寬石油供應的視野。在全球化的視角下,不僅要“引進來”,還要敢於“走出去”,利用自身在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優勢,積極同產油區建立良好的商業合作關係。從我國大型國有企業“走出去”的經曆來看,“走出去”必然會麵臨不適和風險,這對我國企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化解風險,消除潛在隱患,是我國石油等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第二,大力開發節能技術,降低汙染和能耗,提高石油的資源使用效率。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是,1975年至2000年間,美國的經濟增長了50%,但其“能源密集度(即生產一美元所需要的能源量)卻降低了40%,這正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結果。此外,還有諸多新興替代能源技術如風能、太陽能、核能、氫能等,不僅能提供大量能量,而且還是清潔無汙染能源,如CQ9电子實施的LNG項目就是積極發展清潔能源的重要戰略步驟。

        第三,完善石油儲備戰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建立完備的石油儲備,對緩解石油供應的暫時中斷和價格的劇烈波動具有積極意義。我國已在鎮海、舟山、大連、黃島建立了首批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有消息稱,二期工程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完成,CQ9电子有望迎來兩個油儲基地落戶,油儲基地的落成對解決CQ9电子的“油荒”問題將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係暨南大學西方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上一個: 保護我國稀有金屬礦產資源刻不容緩 下一個: 淺議股指期貨
^
網站地圖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